西南医科大学组织“教育教学学术活动日”活动札记

作者:图:王友聪,文:周虎伟、马永宏 时间:2020-10-16 点击数:

 

“大家”智慧、聚“专业”要素

“改革”思想、汇“提升”力量

——西南医科大学“教育教学学术活动日”札记

(图:王友聪,文:周虎伟、马永宏)

为丰富学术涵养,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10月14日,教务处·高等教育研究联合教育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,在城北校区第一会议室、第一学术报告厅举办了教育教学学术活动日系列讲座。

讲座以“线上+线下”的形式进行,共分3场,持续一天时间。除了能在线聆听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的线上报告外,学校还盛邀原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教授莅临本校,为师生做了“对一流课程建设的若干讨论”、“谈谈教学成果培育与申报”2场专题讲座。

学校副校长何涛,教务处·高教研究所处长郑小莉,教育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赵琼,各院系分管教学领导、教务科科长、教研室主任,一流课程建设“教学成果奖”申报项目负责人,有关教师代表,教学基地医院代表等600余人济济一堂,共襄学术盛举,同享学术盛宴。

专题讲座一:

谋大局 应变局 开新局——全面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

14日上午9时,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出席医学教育大讲堂开讲活动,以一场主题为“谋大局 应变局 开新局——全面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”的线上报告,拉开了教育教学学术活动日系列讲座的大幕。

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医学高等教育亦然,吴岩司长开篇强调,因此医学高等教育也要“于危机中育新机,于变局中开新局”,切实做好“三个面对”,“三个结合”,以“四新”引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。

具体说来,就是在面对疫情新挑战,面对健康中国新任务,面对世界医学发展新要求时;要做到文件定位前后结合,发展目标远近结合,改革领域点面结合。以新理念谋划医学发展,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发展,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,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。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谋大局是为开新局,开新局当能应变局,报告最后再次强调,医学教育要继往开来,加快改革,创新发展,推动课堂革命,促进学习革命,建设一流医学专业,培育一流医学课程,建设一流医学高地,培养出更多新时代“五术”兼备的一流医学人才。

 

专题讲座二:对一流课程建设的若干讨论

课程是一流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,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,为全面推进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,下午3时,叶志明教授带来了“对一流课程建设的若干讨论”专题讲座。

作为著名的学术专家,叶教授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从教经验和在线教学经验,从新时代新要求、课程建设内涵、一流课程建设、坚持做对的事等四个方面阐述一流课程建设的内容。他认为,一流课程建设是全方位建设,是长期积累的过程,不是单兵独进的,也不可能一蹴而就。一流课程建设的内涵就是高水平科研和高质量教学相互结合的结果。

好的大学没有围墙,好的课程建设不应有藩篱。叶教授认为,疫情过后,教与学不可能回到原来状态,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,不能把传统思维搬到互联网上去,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来考虑教学问题,他以自己开设的《中华复兴与土木工程》这门课为例,在上海大学开课,5千公里外的新疆喀什大学学生也可以同步在线学习。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,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应是学生,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,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。

千锤百炼,方成一流,一流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一步步炼成的,叶教授再次强调,一流定位,一流决策,一流方法,一流实践,一流队伍才能成就一流课程。要以做科研的态度与方法进行课程建设,锤炼批判思维,注重课程细节,使科研与教学在一流课程建设中实现统一。

 

 

专题讲座三:谈谈教学成果培育与申报

        如果说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,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,那么教学成果则是上述活动的重要结晶。教学活动是教师传授课程和学生专业学习的结合,是课本理论与现实实践的统一。那么在教学活动中,怎样进行教学成果培育,如何做好教学成果申报?14日晚上7点,叶志明教授在“谈谈教学成果培育与申报”专题讲座中,给各位师生提供了优秀参考答案。


 

报告主体分为两大部分,即教学成果培育和教学成果申报。叶教授以自身的工作经历为切入点,以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如何主持土木工程系的工作为例,拓宽专业口径,夯实基础理论,增强实践能力,通过三年时间研发,逐步完善,最终形成了《土木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》,并荣获上海大学第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。穷则思变,化危为机叶教授再次强调,教学成果培育要用心,用心讲好自己的几门课程,用心构建自己的教学团队,正是这样用心养成的良好习惯,写出的《土木工程概论》才能经久不衰。

万物得其本者生,百事得其道者成,教学成果的申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场考试。叶教授从教学成果申报的准备阶段开始讲起,从选题、命题、再到成果推荐书内容的撰写,一直到最后的答辩阶段,其间无不与自身实例相结合,详细地阐述了教学成果申报的各个环节,有“本”有“道”,使师生们有的放矢,受益匪浅。

叶教授的两场讲座旁征博引,有血有肉,深入浅出,娓娓道来,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,何涛副校长在总结讲话时强调,目前正是我校一流课程建设和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关键时期,此次系列讲座恰逢其时。学校期望通过这种学术日交流活动,聆听名家讲述,汇聚专家智慧,鼓励改革勇气,碰撞思想火花,使大家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事业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。

地址:西南医科大学教务处 邮编:646000 电话(传真)0830-3160568 Email:623478942@qq.com 版权所有:教务处 管理登陆